首頁 | > 企業文化 > 文化藝苑 |
大道如砥踐初心
在陜西咸陽市朝陽二路的晨曦中,總有一個身影比朝陽更早蘇醒。他踏著清晨的露水,穿梭在蜿蜒延伸的下穿隧道施工現場,安全帽下那雙眼睛永遠閃爍著執著的光芒。他就是朝陽二路下穿咸銅鐵路隧道項目工程部長梁林。他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堅守,在鋼筋混凝土間書寫著新時代建設者的責任與擔當。
在技術攻堅的戰場上,梁林是永不退縮的先鋒。面對朝陽二路施工困境,他勇挑重擔,帶領技術團隊駐扎施工現場。凌晨兩點的項目駐地里,計算機屏幕的藍光映著他緊鎖的眉頭,各種工程數據在桌面上鋪展成蜿蜒的河流,他帶領技術人員先后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。
2024年汛期來臨,暴雨如注。已經開挖至關鍵深度的基坑,瞬間成了巨大的“水盆”,雨水瘋狂倒灌,邊坡穩定性告急!梁林的身影第一個沖向雨幕深處,渾濁的積水瞬間沒過了腰際,冰冷刺骨。泥漿裹滿了他的工裝褲腿,每挪動一步都異常沉重。
“梁林,東側水位還在漲!抽水速度跟不上!”對講機里傳來項目經理焦急的呼喊。
梁林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和泥漿,聲音透過風雨,沙啞卻異常堅定:“收到!永輝,把備用潛水泵立刻架到東側!梁毅,去檢查邊坡支撐,重點注意鐵路邊深基坑!水泵!再增兩臺!立刻調過來!所有排水管給我集中火力對準最低洼處!”連續六個小時的雨中鏖戰,當最后一處險情被排除,積水線開始穩定下降,他才被同事們幾乎是“架”著上了岸,嘴唇凍得發紫,雙腿已麻木,但看著安然無恙的基坑,那布滿血絲的眼睛里,終于露出了疲憊卻如釋重負的笑意。
“干工程,要對得起這身工裝,對得起這份工資,更要無愧于心。”這是梁林常掛在嘴邊的話,樸素卻重若千鈞。
技術交底會上,勞務工老李粗糙的手指戳著梁林畫的示意圖說:“梁部長,你這‘看圖說話’真管用!比那厚本本強多了,我們一看就懂,干起活來心里特有底!”工地學校的燈光下,他化身導師,培養出數名能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。年輕技術員梁毅不會忘記,在樁基施工遇阻的寒夜,是部長手把手教他施工工序,那件披在他肩上的大衣還帶著體溫。
如今,朝陽二路下穿隧道施工現場,機器轟鳴,焊花飛濺,一派如火如荼的“大干”景象。梁林習慣性掃視著每一個作業面。打樁機有力的夯擊聲,在他聽來,仿佛是城市拔節的脈搏。他眼角的皺紋深了些,那是無數次熬夜審圖、現場勘察、風吹日曬留下的印記。這些皺紋里,沉淀著欣慰,更沉淀著責任——那些因反復修改而磨毛了邊角的圖紙,那些無數次被汗水、雨水甚至泥漿浸透又風干的工裝,此刻都化作了腳下這條隧道堅實、平穩推進的基石。
十五年彈指一揮間,從邯濟鐵路到寶蘭樞紐再到陶鄂鐵路、成昆鐵路,直至如今朝陽二路下穿咸銅鐵路項目,梁林參建的里程在延伸,肩上的責任在加重,唯一不變的,是他第一天踏入工地時那份滾燙的赤子之心。他,是千千萬萬新時代工程建設者的縮影——沒有豪言壯語,只有默默耕耘;不求聲名顯赫,唯愿工程安瀾。他們用智慧和汗水,在冰冷的鋼筋混凝土間澆筑滾燙的匠心;用堅實的腳步和無聲的奉獻,于喧囂的車水馬龍之下,默默鋪就著惠及萬家的通途與夢想。(作者單位:二公司)